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许悦
4月16日这天,位于美国新泽西州Teterboro的一家沃尔玛超市还没有显露出关税加征带来的供货压力。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宣布对中国加码关税已经过去半个月,这家沃尔玛超市的厨房用品、园艺工具等主要进口自中国的货品仍然摆满了货架。
但暂时的平静之下,恐慌性购物在普通美国人之间随处可见,因为害怕加征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人们囤购的商品小到普通包装食品,大到汽车。连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也批评,有许多人靠工资勉强维持着生计,特朗普政府完全漠视了加征关税对普通人所施加的影响。

4月9日于达拉斯举行的沃尔玛全球投资者会议上,这家全美国最大的零售集团都试图让美国消费者坚定相信,它的供应链很强大,能够抵御关税带来的惊涛骇浪。
沃尔玛的供应链是商业全球化最佳缩影,而且中国供应商至关重要。沃尔玛首席财务官约翰·雷尼(John Rainey)表示,公司在美国有约三分之一的商品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和墨西哥。这些供应商让它那句“天天低价”的口号在事实层面成为可能。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沃尔玛是许多中国工厂最重视的合作伙伴,为了稳住生意,他们焦灼不已。
4月13日前后,中誉宠物食品董事长安中平反复在微信中和客户确认,还要不要发货,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长舒一口气。这条生意链条主要有两个环节——他的工厂货品主要为美国沃尔玛、美国宠物连锁Petco和PetSmart 等代工生产宠物零食,再由贸易商负责发往美国。
“在这一轮关税战之初,关税加到20%时,我们承担了10%的关税,当时客户很开心。”安中平他告诉界面新闻,“前两天关税到145%的时候我还问客户发不发货,他说发。”
但高额的关税已经很难让人冷静,安中平猜测,可能贸易商已经和下游美国客户签订了供应合同,近期交付的频次和总量不会有太大出入。如果不能按时交付则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因此贸易商只能硬着头皮承受关税压力。
宠物零食和主食属于养宠人士的刚需品,在养有将近2亿只宠物的美国市场,宠物食品即相关产品用量庞大。但这些货品普遍以代工为主,中国承接了相当体量的生产需求。
“如果真是到了不能承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暂停这一块业务。”安中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沃尔玛集团能够成为如今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本质上是对供应链效率的极致追逐。为了进一步压低成本,沃尔玛在全球各地设立采购中心,取代中间商,直接向各国供应商下订单,中国也在其中。
2001年,沃尔玛收购了香港一家外贸代理商,将其作为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总部,并把采购中心总部搬到了深圳。这个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在2002年4月份正式运作,随后延展出20个全球采购点。
《创业邦》在报道中称,沃尔玛2023年从中国本土采购的商品价值约300亿美元。
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的运作机制也高度系统化、自动化,涵盖了从供应商选择、订单管理、运输、清关到库存分销的各个环节。这些动作,与中国供应商一起,为了成就沃尔玛的核心竞争力——“天天低价”。《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测算,如果把沃尔玛当成一个国家,它将成为中国第6大商品输出国和第8大贸易伙伴。

但是特朗普的关税打破了沃尔玛精心构建的这种确定性。“沃尔玛目前也没有取消任何国外订单或发布减少特定品类订单的指令。”4月10日,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伦(Doug McMillon)在为期两天的投资者会议上如此表示。
沃尔玛公司旗下有沃尔玛超市和山姆会员店两个主要业态。2024财年,沃尔玛超市在全美超市的销售额为4418亿美元,而山姆则为862亿美元。沃尔玛的经营策略为通过降低毛利率换取更大的零售市场份额。
但低毛率的压力会传导到供应商,在关税冲击下,沃尔玛与中国供应商被推入成本分担的博弈中,虽然沃尔玛要的货量庞大,但想要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并非易事。
据《环球时报》,3月中旬,沃尔玛因被中国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约谈。在之后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沃尔玛被约谈源于其为转嫁美国关税措施成本,要求中国供应商大幅下调价格。美国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包括厨具和服装供应商在内的部分中国企业,被沃尔玛要求在每轮关税中降价10%,以转嫁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全部成本。但这一要求遭到众多中国供应商抵制。
界面新闻就转嫁关税成本、在哪些生产地寻求供应替代,以及还将采取哪些措施维持价格竞争力向沃尔玛发去问题,但沃尔玛方面拒绝了采访请求。
界面新闻采访的一名沃尔玛日用品供应商则称,其订单已经在4月初因极端关税成本被暂停。另一位沃尔玛的中国供应商甚至直接飞到了美国进行沟通,但最后还是决定目前先暂停供货。

江苏华腾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在新一轮的关税成本压力下,暂时退出沃尔玛全球供应商之列。这家公司负责人穆龙生告诉界面新闻,美国订单占他们公司整体订单的20%,而这当中,有五至六成供应给美国沃尔玛。
由于3月初美国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关税后导致中国商品关税率达到20%,他们和沃尔玛美国达成了“各自承担10%关税成本”的约定,但4月份的中美关税博弈,则让这场交易彻底无法进行。
一位国际消费品头部公司的采购对界面新闻透露,在这轮关税中,大公司的做法通常是快速和供应商锁定今年和明年的库存和价格,在情况波动中,尽量给生产和业务最小的影响。“长期来看,肯定要寻找其他的(产地)替代选项,这些个动作一定是全部的资源投入,且越快越好。”该人士表示。
也有企业早已结束与沃尔玛美国本土的合作,但还在供应沃尔玛非美国的海外市场。能够进入沃尔玛供应链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所以不会轻易退出沃尔玛供应链。比如专门从事中高端冷冻烘焙食品的生产与销售的上海恩喜村食品为山姆的供应商,2022年它的营收近20亿元,其中山姆会员店就贡献了18亿元的销售额。
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孙澄告诉界面新闻,在2019年之前,该公司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业务量占比在25%,但彼时被加25%但关税成本后,逐步减少对美贸易供应,目前仅供应墨西哥沃尔玛和欧洲等零售商。
但也有供应商做了准备,应对“黑天鹅”的到来。
有中国企业直接在美国建立了生产工厂。以出口代工宠物零食起家的中宠股份(SZ:002891),早在2014年之后就陆续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柬埔寨投资建设工厂,目前已有6家海外工厂,并且在2023年开始建设规划产能为1.2万吨的美国第二工厂,以此对冲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安中平告诉界面新闻,如果其中国代工业务的订单因关税风险受阻,中宠这样在美国拥有工厂的企业则会收到更多订单。
但如果一些中小型供应商不得不离开沃尔玛供应链,转内销就成为了没有办法中的新办法。
在关税风波中,一部分供应商早已开始在国内寻求机会,利用已有的高标准、高品质产品吸引中国消费者,尤其是通过与国内零售商加强捆绑,例如把商品卖进胖东来、永辉、山姆等渠道,或者直接成为他们的自有品牌供应商。
江苏华腾已经开始筹备与国内零售商永辉超市的合作,据穆龙生介绍,此次和永辉合作,主要是为永辉做自有品牌的产品,包括牙刷、牙线等。
这类公司还包括生姜出口企业青岛力泰农产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焦立乾告诉界面新闻,因关税问题,出口去美国的生姜无法发货,而生姜是农产品,有一定的保鲜期和销售期,此前非常焦虑,4月16日,借助国家外贸内销的政策,让其6.6万吨生姜产品得以在第一时间到大润发北京、青岛等地门店上架,后续随着大润发门店的销售,还会陆续供应该产品。

失去中国工厂和供应商,在有些产品的生产上,沃尔玛也不一定能寻求到更可靠的替代者。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帕拉格·康纳(Parag khanna)认为,供应链系统的牢固性甚至比国家之间的联盟更强。
“对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来说,影响可能较大。”上述外贸采购人士对界面新闻说,“他们可以从东南亚或者墨西哥进口,但不是所有的东西这些地方都有现成的产业链。短期内找不到的话,沃尔玛就只能继续从中国进口,支付关税,然后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会对它的生意模式造成巨大冲击。”
在疫情期间,沃尔玛也曾将部分海外订单转移至较近的墨西哥。例如在2022年初,沃尔玛向墨西哥的服装企业 Preslow下了一笔100万美元的订单。Preslow的工厂距离墨西哥城约80公里,工厂货架上的合成纤维几乎都是中国制造。Preslow的销售总监Isaac Presburger说, “所有的基础材料仍然从中国进口,因为这里没有供应商。”
穆龙生则告诉界面新闻,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如果不考虑关税成本,中国产品在品质、新品开发速度、发货货期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他向界面新闻举例说,由于中国工人效率高,每次订单出货期在25天,而竞争对手的工厂配套供应链不如国内齐全,开产品的模具也需要到中国采购,他们的货期大概在40天。
而在这场美国发起的“关税霸凌”中,美国消费者也在承受着代价。
事实上,美国民众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因美联储的不断加息已饱受通胀高企、物价飙升之苦,如今再次面临高关税导致的商品价格上涨。4月8日,美国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最新预测显示,关税施加之后,美国的食品价格将上涨4.5%,仅生鲜食品就将涨价6.2%。
多年以来,中国供应商和美国消费者都深深需要彼此。
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4400亿美元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使用的必需品,例如手机、电脑、家具、家电、鞋等产品。不仅沃尔玛供应链在中国扎根深入,美国另外两家头部的零售商开市客(Costco)和塔吉特(Target)同样在中国有着深入而广泛的供应链。

3月,开市客的首席执行官罗恩·瓦克里斯 (Ron Vachris)表示,开市客有三分之一的产品是在美国之外生产的,这其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而关税加征将会导致“零售价的重要上涨”。
4月17日,有美国消费者在“脸书”上贴出了一张照片,展示了他在开市客买到的厕纸——两年前,这款厕纸一包卖19.95美元,而如今已经涨到了30.95美元,而且规格还缩水了。
“这也有点太搞笑了。”他写道。
(界面新闻记者周芳颖、黄姗对本文亦有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